Nov 30, 2012

《地球上的星星》

我和母亲有个约定,那就是在我考完检定考后便和她一同补追今年错过的连续剧与电影。谁叫我们不喜欢一个人观赏那些剧集和电影呢?

今早我们俩闲着,便打开“剧集清单”看看,结果甫打开一部印度电影,便坐下来观赏了两个小时半。电影开始就出现许多小孩,一幕幕他们天真、调皮地的模样不禁勾起我许多熟悉的小学画面,也让我有想继续观赏的意思,即便演员们对我来说都十分陌生。

毕竟我不是为看明星演员或艺人而观赏的。



那一部电影是09年的作品,名字为《地球上的星星》(Like Stars on Earth)。故事讲述一名微有认字障碍的小孩无法在正科目中达标,成绩十分的差,因此得面对同学和老师甚至是父亲的不了解,经常受到无情责备与处罚。

由于无法正常识字,学习也逐渐变成乏味,上课时经常发白日梦,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停的幻想。最后在无济于事下,他的家人只好送他到寄宿学校上课。




而父母带他到寄宿学校的那一幕,超赚人热泪。他就一直凝望远去的车子,而母亲与哥哥在车上不停的哭泣,一直摆着严肃的脸的父亲也强忍泪水。就这两幕,一直轮流的播着,此时他母亲不停的翻着一本他画的纸叠动画——伊萨从他们一家四口中渐渐地离开。

在他们离开后,伊萨依然无法适应新学校的功课,而且依然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指责他成日发呆、不听课、功课一团糟等等。就连他最爱的美术课,也变得不喜欢了,因而丧失信心,变得不爱说话,开始自我封闭。



直到一天来了个新的美术老师,年轻帅气,而且教学方式跳出老旧的框框。当然这时熟悉悦耳的音乐响起,全班也成了舞台剧演员。最后老师要同学自由画图,不过伊萨却依然发呆着。老师觉得不妙,经深察、家访后,才知道伊萨患有认字障碍。起初其父亲非常不认同,一直认为那只是态度问题。(伊萨父亲在不了解情况下,老师即刻拿了一个以日文包装的玩具并要其父亲念该文字,他才恍然。)

老师、校方一步一脚印的帮助伊萨,最后终于他重拾信心,认同他的不一样,让他明白学习不再是繁重功课约束框框。这部电影除了要提高社会对听读障碍的小孩的关注,也让人知道学习是没有局限的,而每个人都是绘画自己人生的主人。



在现今社会,人人都得接受正规教育。可人是有生命的,你无法确保每个小孩都能完全接受这种已被人类安排好的规律。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他们能做的比相邻的人好,样样都能比别人更胜一筹。不过他们不是非生物,放入“校园机器”后,出来的就清一色的产品。

其实无法跟上这已设好的成长途径的小孩不该被指责或人生攻击的,毕竟每个人的进步速度都不一。今天的不行,不代表永远都是落在人后的。

我想在印度也正面对相同的问题,不然他们怎会用此题材来做故事基础呢?

所以在说“不可能”的时候该思考到底“可能”的几率是否荡然无存。


载歌载舞中…

我想这是一部高等级的剧情印度电影,透过无线电视给我对宝莱乌电影的印象通常都是载歌载舞,部分剧情是超乎逻辑的。

虽然这部电影也些少有相同的元素,不过它却有铿锵的对白、演员的自然、有力的剧本、催泪的剧情、触动人心的画面、当然也有较悦耳的音乐(我想是新生代流行的曲风吧!)。

与宝莱乌首部夺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相比,前者的内容较丰富。



电影里那位新老师在绘图比赛中画了伊萨在笑样子。

最近又种特殊的念头,那就是去听听印度正流行的歌曲。如今看了这部电影更是提高了我对印度娱乐圈的兴趣。哈哈!

《地球上的星星》的确是部好片。可以让我观赏2小时半的印度电影,而且不停地使我眼眶泛满热泪,有多“劲”可想而知啦!而且,教育性也挺高,值得一看。=D


图片取自谷歌网
(30.11.2012)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