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30, 2016

心照不宣

他是班上的第一名,他孤身寡言。他面容无多表情,每次独来独往。有和同学聚餐的时候,也只有那一个我见到时候。

下意识,我像立刻在他的虚构的人事表格盖上“孤僻”二字。随后有种打开了生人莫近的模式,毕竟人云:孤僻之人一般待人冷漠,没有与他接触的机会,就少了被冷眼刺穿脆弱的心的机会。


不对。

他是我学长,我们不认识,除了知道他名字和文章第一句里的事,我对他的认知就是那么多,那我怎么就可以为他进行过滤,像是贴上罪名标签。

就如同有次在路上,因近视眼作祟,看不清远处有某某在和我打招呼,结果当我察觉时已经错过了回个手势示好的机会,某某已走。结果后来再碰头时我的招呼却遭回以冷眼。以致后来我多么不爱参加什么多人聚会场合,深怕忘了和谁打招呼,寒暄一番还是点头示好,又或者道别时又错过了谁谁谁,而就在别人心里对我的感情分减少。

所以说,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是多么的费神。


少了个招呼,道别,微笑又不会因而失去一个朋友,情人,兄弟。要是就此少了,那对方也应该患有人际强迫症吧?要求期待对方会对你怎样怎样,倒头来一定是伤,除非对方愿意毫无条件的迁就,那可是可遇不可求的事呢!


“If you want to know a person, listen to his ideas”,同是办TEDx的友人说。

欲在深交之前就享受得能与对方心照不宣的荣耀,这是不可能的事。要懂一个人,自然需要付出时间。毕竟,即使见着对方最私下的样子,如写歌微妙地在某处上个不平常的弦,也不代表就是他当下的心情写照。了解度没有单位,无法测量。能心照不宣,也只不过是像snapchat ,到了某积分就可换来的rewards。所以感情这件事,努力后顺其自然就好。强求去拿来一把看不见的尺去测量它,对谁都不公平。



后来和那位学长有些许的交涉后才发现他可有想法,可多能玩了。

单靠表面就A to Z 的测定一个人,这种标准实在是对那人很“无辜”(说不上是“不公平”,毕竟凡事凡人都是不公平的,所以人人都公平)。





p/s:创作《心照不宣》的感想。
拿到这首歌的demo不到一天就立马花了我一个小午,六个小时多的时间去写。老早就想写一首《心照不宣》,只因为自己很独爱这四个字。前几个小时是真动不到笔,毕竟“心照不宣”有很多玩味的地方。由于那位学长的名字是在那四个字里的其中连个字,所以就以他为所谓的创作对象,不停的对自己发问,“他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人?”,“你对他的看法是如何”,“为什么你会这么对待他”……等等。后来就成了算是我满意的作品之一,虽然还是会对饶舌部分的词稍嫌不到位。不过还是要强调,这词要说的是不要单靠表面就认定对方是个怎样子的人,所以歌名和歌词其实是两码事。


30.06.2016

变装大师





某日带了一班死党甲到我义务工作的地方帮忙,完事后我带着死党甲和来自义务工作的友人乙随意到附近福建面摊吃夜宵。


顺理成章,我的角色就是媒介,让双方认识认识。

正当大家聊得起劲,友人乙就突然问道:“俊贤私底下是不是静静的?”。一班死党就像数落坏学生那样还仿佛拿起了清单一一列下“你不知道的罪名”。

“是吗?他在我们那边就静静腼腆的。”友人乙惊讶的说。

那时我就尴尬了一阵,心想我是不是个变装大师精于伪装自己,为迎合别人迎合情景就穿上不同的造型面具?这类的质疑竟然让我真有一刻害怕了自己,害怕这样的自己是不是有些可恶?

在能玩能哈喇能让自己舒服去疯狂的群族里,自然可以在他们面前表露那份野性或幼稚好玩。同样的能不羁无约束的情景里,自然能更容易激起你的活跃细胞。话说我经常可以在K房里疯得没有尺度,站上高高对着同行的友人说:“山顶的朋友,你嘚好吗?”。我也不会告诉你我在中六聚会里也可以是开始黄色笑话的班长(多怪阿江老师)。

这不关自己够不够坦诚对人,而关乎于够不够以礼相待,处理世故人情(很推敲,不喜爱用“处理”二字,却又觉得“处事人情事故”不恰当)。

你不可能在师长老板前举止语言没有方寸,除非你觉得形象是包袱,没有一丝丝价值可言。
你不可能无时无刻在喜欢的对象面前幼稚胡闹过火玩笑,除非对方能接受这样的自己,即使如此,是不是也要看机缘场合吧?
突然觉得在家还是最自在的,父母家人都能体谅自己多变的性子。当然,我们在家里的时间是相对的舒服和长的,任你表露哪个样子的场合也相对的比较多。



“I just can hardly not to behave myself among them” 他说。


如果觉得和他们谈不来,不投契,也无需失落。就如曾和某个她说及的“那纯粹是思维模式不一样”而已的病情,不需要靠自责至自封孤独精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自救,能救也救个三五天,我胆敢保证不出一个礼拜又来找我看病。潇洒留住尊严的离开组群,对男人来说应该不难,除非有在乎的留恋的,那么我敢说你肯定赖死不走,待真伤了才会舍得放下。


之前常告诉自己及要我指点迷津的朋友说“试看让自己Flexible”。Flexible 是说让自己能更伸缩自如,任何情况状况都能置身于该处。后来发觉事情确实,伸缩得来,其实会见着自己比往日进步,能参入的组群也渐渐会变多。当然管你得不得flexible,也在乎于自己要的是什么。情绪、感觉还是长久利益?怎么选,都没有对错。



后来我也不怎么怀疑自己是不是变装大师。在友人乙那群里,纯粹是经常和他们在一起就开启了工作模式,稍微静也不过是认真的时候,别忘了在某宴会上曾和你们忘形的大干了好几杯。(放心,那些的酒精含量不高)



人其实不是不自己了,只是得接受的是,人有很多面。


30.06.2016

Jun 28, 2016

Active 1 Minute ago。 而你却已读不回

请忽略此照片,就 saja (纯粹)。



已读不回总让人抓狂。
已读不回总让人心烦。


常听身的边人投诉某某某某的已读不回让自己感到无比的不舒服,这年代哪有谁能没事不上社交网的,聊天名单里明明开了绿点,聊天室还显示“正在活跃中”(Active Now) 竟然可以不回身边人已发的信息。尤其是当显示了已读,却可以迟迟不回复的,世界第三大战这比喻又要被搬出来了。

多怪社交网络显示“已读”的功能已经走上了流行这条路,得到用者的受落也不少因为普遍人类内心的知情欲(说是“天性”就有一支杆打翻全船人的嫌疑)。

工事上,发了充满祈使句的信息,这种有利益或责任包袱的信息你已读不回就有三种状况。一,那信息需要思考的空间,不能给予及时答复,最终有回复的几率是高的;二,收信人不懂或无心于回复,最终结果又分两种,选择逃避或不放心上。三,就无法否认的像过于忙碌而点击聊天室却忘了回复的那些小小例外。

这种已读不回最让人抓狂,如果是需要等待答案或是在乎答案的时候。

换作是已互相信息久了,是闲聊保持联络更新现况的那种节奏,其实能够得到已读不回已经可以算是种荣耀。对方可以做到认为你会了解自己到那种可以心照不宣般省略“我有事忙迟些回你”的境界,你们俩的关系已经可比金还坚石般固而却你没有发觉。


当然,如果在面对面交谈时想失陪,礼貌上也该请辞,说声抱歉再联络才走人。但在信息文字的交流,似乎众人没有养成这习惯还不成礼貌界的unwritten law,所以没有务必去行事的责任。

若是遇到看成芝麻事小的大气之士,结果情况再糟也不会到坠入深坑永不超生的命运,但要是换做个多心人,已读不回后的回复就是左右多心人的情绪重点。所以为防身边多了个定时炸弹,慷慨费点神回复一句:“有事在身,迟些回复”或者加多一层防弹装多来句“稍安勿躁”至少可以减少被对方举止言语或摸不着的潜意识的杀伤力所带来的伤害,还有让人心安的功能。


没有错,这世代的趋势就是如此。认为这是文明病的,多半也是经历过时代趋势变迁的上一辈为什么八九零后贴上的标签。这种已读不回的情绪,在乎于自己个人处之的心态。因为在乎,所以能放多大就放多大。是“懂你的自然会懂”的,区区的“双蓝勾”、“已读”、“已看”,构不成我心情写照的拼图。


28.06.2016

Jun 17, 2016

一生一世





有日和心交谈到关系的问题,说及生命怎么就那么多搭客会中途下站,即便有些留下了转战的去向。

然后我认真却不识趣的说:“没有谁能永远陪谁”随即换来一个哀叹。多怪我老早就被孩提时的偶像---张栋梁的《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备注:张栋梁不是原唱)里的歌词给影响深了。

谁也不能永远陪谁。总觉得这句话说得挺刺中人心的。能感同身受的也不过是它有它的中肯之处。像父母,我们只能陪伴他们的下半生,我们参与不到他们的童年、青春;亲人,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梦想在精彩,能伴随久的已经很感恩。朋友,有知心的,有利益交流的,有重如泰山也有轻如点水的,说永远伴随,真说不上。

一阵寂寞的风飘过。


没什么好孤单无奈的。

生活其实并不曾少人过。走了一批同时也会来上一队。真心对待每一位上车的人,就会有人愿意乘搭服务好的列车,即便是都属短途客,即便是怀着猜不透的心,心里也会自足,说不定还有特地待多几个站的。

我想当年纪越来越大,若是没有多类特定目标的圈子平台,交的新朋友会渐渐减少。而自然的也会感慨能从小从年轻陪伴自己生命到老的深交知己挚友,能数已经甘心地说:足矣!足矣!不过,毕竟每一种关系的生命都有不一样的感觉与诠释,陪伴的时间的“长”与“短”都有不一样的定义。


忽然想到“终生伴侣”。伴侣给的感觉是相互辅助至心灵相融的,同样的能陪伴在身边的时间长短也是和其他关系有着不一样的诠释。


爱情说的是一生一世的承诺。

说及一生一世,忽然想起了爱情电影的经典不老对白:一天,一月还是一年,只要有爱过就是一生一世。


但这年代,要爱的当然要一起到老。若只爱过一个秋风岁月,就一生一世,对我来说故事是浪漫但说不上有实质欣赏的价值。虽然是有点贪,可彼此的一生可不是只为了彼此的承诺而活。现实的爱,有理由的爱,有未来的爱还是比较靠谱的。

若是有了对象,必然的是要付出努力与对方相伴终生一生一世,不然找对象来干嘛?而要的这一生一世,当然是能够健康偕老,无需多疑。


凌晨  晴


17.6.2016

Jun 14, 2016

运气值



下午随手拿起搁在书桌已久的文章集来阅读。

没预料的是,阅读到的篇章大多都谈及死亡或探讨生老病死的话题。这下闷了,原打算要阅读当消遣的度过愉快阳光的下午,结果被书里的内容给沉了沉心情。可以就此换本书来看,不过犯贱自己又喜欢思考这类的主题,结果一整个下午都不怎么好了。


不怎么好在于顾虑文化禁忌。面对生死课题,我偶尔还是不能启开百无禁忌百毒不侵的状态。不过书里要传达的其实不是什么生离死别,而是若生死为生命两大要事,那其实没有什么是该让自己忧心不悦的。

后来就思考了一下命运和运气这两者在我个人的定位。命运是大课题,我想要谈可以三四五甚至到六天。要是谈及改变命运,那应该要来场参考研究;而运气,就不一样。


谈中华习俗信仰,这世间是有说有些事是会带来霉运的。

就像在路上遇到某丧府出殡、大年打破碗、碰见鬼魅或甚至到赌博买马票碰见光头佬等大吉利是的事等等等等,一般遇到都是认为是衰,会让运气骤减的事情。

不过这一说来让我联想到运气仿如电玩游戏里的生命值,疗愈值,能量值等等具有比较价值的东西。若依照刚刚的逻辑,“运气”也可以给它一个测量的代词---运气值。

如果命运有所谓的运气值,那何不参加婚礼喜事、升官加薪、下雨有伞、同伴相助到每日见着富满正能量的一抹阳光照射脸上也能为运气值充值?


不论迷信,其实就和一半杯水到底是半满还是半空这听得有点腻的热门生活哲理一样,取决于自己的性格。

负面的事会带来不好的事,那正面或正面得太过于微不足道直至看似无痛无痒再中立不过的事怎么不也会带来好的运气?倘若只允许霉事坏事大吉利是带来坏运气,而把好事喜事迎合传统仪式当作理所当而忘了它们亦能带来欢乐的意思,那么这似乎也太对自己不够意思吧!


当然,习俗规矩还是要跟,但还是要学会控制情绪的能力。运气该怎么解读其实就跟着自己的心态去决定的。



所以,心若有佛,万物皆美。心若有魔,自己找事。


凌晨   晴

14.6.2016

写给自己的,不需要观众。(大一生活)

时日如梭,说得一点也没错。虽然说不上是一年的时间,但大学一年级还剩下一场考试就结束了。回想一下,从9月兴奋的踏入理大工程系分院,这一年来仿佛做了不少事,也好像没做了什么。但很确定的是我遇见了很多很多我值得珍惜的人。同时,他们说大学是梦工厂,寻梦筑梦的当儿也庆幸自己可以在这里完成了很多曾经许下的小小心愿。

土木一家(第一年)
迎新日。中华生,就我们3位。
一直要为自己大一的生活花时间做个小终结,不过不是没时间就是提不起劲儿去写。太久没有写了,都生疏了很多。我想这一篇是我不论用字句子都写得最糟的一次。But so what? 这一篇存粹是个人的小日记。

写给自己的,不需要观众。


好。就大略的做个“丢回”(Throwback)。

回想迎新日,大家最窝心的是当自己听到陌生的对方说他也来自同一个科系。土木一家,我想很难得在大学可以遇到一班所有成员都可以像家人一样的好系友。还记得刚开学的第一个月,我们甚至可以经常地从宿舍来回4公里徒步到外头吃个午餐、晚餐、宵夜,得强调的是全员到齐哦。哈哈!我想现在已有足够的交通载完整班人,应该没有这样的魄力了吧!

不后悔参加下乡营。不奢望会再有聚会,但我想每一个你都会记得我们共同的回忆。大爱冰淇淋
饥饿30。早想去体验好久,原来我还能耐饿。我们没有组名,就管他叫表演时的主题:付出。


我想在我内心里是有一颗好玩的种子。当时对理大还处于陌生的状态就按捺不住好玩的心去参与理大宿舍文娱观摩。结果毫无预警的导演给我安了一个出现5秒的马来女生角色。而且,那时是人生第一次在理大总校穿着马来女服装走了约一公里的路!

无语。但左边那位,还没选系花系草的时候就知道你会中选。


然后到了10月,懵懂的和系友抱着玩玩的心态去参加辩论社的新生赛。结果误打误撞的给我们土木系两队竟然占据了决赛的位置。辩论本就不是我的擅长,尤其要考验急智。那的确是个很棒的体验。
超意外的。我们都觉得土木一家就是厉害“吹”,厉害搞笑,所以才拿下冠亚军的。



后来我遇到了好多很厉害的人,我想我可以称他们为伯乐,生活的伯乐。坦白说,他们让我体验和见识到超乎我预料的事,不断提醒着我学会谦卑是美德这道理。同时也因为他们,学习的机会也较多。


中华慈善文娱夜。后台组就是可以和表演者合照得如此任性。左下角是和好搭档的合影,明年的舞台靠你了!而右下角算是第一次在逾千人面前表演的照片,那时演唱活动主题曲,也是第一次参与填词发表的作品。真的很怀念筹办文娱夜的日子,舞台组is still the best! =D
第二学期是最庸碌的学期,但从不后悔自己选择过这样子的生活。
“你那么忙还能撑着吗?”、“你好忙耶~”、“你太忙了”。这些话是最长听到的。真心感谢遇到那么多关心自己的人,其实能够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是多么幸福的事。曾想做表演活动的后台人员,慈善文娱夜就圆了我的愿望。曾想参加TEDx演说场,却阴差阳错当上了志工,然后学长的厚爱让我有机会在大学举办自己的TEDx。

还有让我等到那么大了才确定自己是爱音乐的小草颂,完成了我创作过的词曲得到伴奏的小愿望。心虚的说,其实不会音乐的我在7岁左右的时候就和哥哥把脑里的片段旋律给填上歌词。而我自得其乐的玩到现在。

话说只有我们这组在迷你演唱会后还有保持联络的。那时就一下子达成共识,团名就管它叫--夭二九
这是我完成愿望的演唱会。上图是中华中学的组合。而下面分别是《捕风捉影》和《有一个人》的乐团照。突然想起《梦想傀儡》那班人。虽然没有参与演出,但因为那首歌是我写的,所以每次练习他们都叫我boss。那一首歌的参与感很低,但归属感却特高。我想是因为大家都是哥儿吧!谢谢你们在最后毫无预警的把我抬起来丢,感谢感动的就心照不宣吧!
室友。古晋高富帅和亚罗士打系草
室友。我们都认同 We are from Room of Dumbass -.-
搞不懂是特地安排的还是怎样,我们三个就是特好玩。(这算是列入不可公开的照片之一LOL)


应该是我和我哥在大学里唯一的合照。当晚我们都完成了我们各自的小愿望。
从YouTube观赏,到崇拜到买不到票到阴差阳错当上志工,然后缘分使然参与筹办。在整个和TEDx接触的过程,自己真的学习到很多,同时也去了很多地方,去认识了很多有想法的人。不仅,从他们身上也看见了自己的不足,尤其是说英文,还是有很大很大的进步空间。左下角是最爱的Event Management Team,谢谢你们的热情。请原谅我在整个过程里犯过的错,毕竟领袖学还有很大的空间让我去摸索。和你们合作真的很欢乐,TEDx就是要这样的氛围,即使工作也是无忧愉快的。TEDx算是自己在大一里最尽心的一项活动,太多有想说的话了。
满足。

没什么,就特爱这张照片。那时是我们一票人去到雪兰莪见部分演说者(红衣:Desmond Wong 魔术师)

托小草颂的福,第一次到咖啡厅去唱歌。挺棒的体验。
Career Fair。我唯一能说较多英文的平台。很喜欢他们的处事方式,很有条理且有系统感。
Ev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和喜欢和你们一同工作、一同解决问题的时光。=)
HEYA Leadership Camp。谢谢学长的推荐,很欣慰能够遇到这班来自不同大学的人。不敢说学到了什么,但大开眼界是真的。虽然才见面认识几天,很难想象大家还能不时联络。左下角那张是我们第一次到街头(雪州一带)做采访,非常怀念那些尴尬好玩的画面。万万没想到自己和来马求学的非洲、中东的大学生还蛮能聊的。上图是攀爬茅草山(Broga Hill)后的大合照。第一次爬如此陡峭的山,而且也是第一次遇到排队登顶的状况。LOL


我想说或许是心态的缘故,我真的很庆幸自己在两个学期里在功课上遇到的组员都算不错的。尤其是这一组(下图),特别让人想再和他们一起共事。我们来自不同宗族文化,但我们都会互补对方的不足,愿意聆听每一位组员的意见。虽然经常碰钉子、做错了,但我们可以齐心去面对、解决。最记得当时量不完所谓的马路,懊恼之际却被他们一而再的逼去吃午饭。超窝心。所以即使烈日下工作,熬夜赶报告,都不会埋怨的。


第二学期必须修学的一项科目--Geomatic Engineering,也就是所谓的“量马路”。


特别为大一的精彩写了这一篇没有专业性没有条理性的“总结文”。完毕总结前,我发现似乎没有提到学业。哈哈!很显然的,我没有把学业放在大学生活的第一位。曾经告诉自己已不想再过像中六时每日读书可以超过8小时的日子。学分固然重要,但它不是我要追求的事。趁着这4年的时光做些年轻时能做的事,追些还能梦的梦想,学习些专业以外的技能,认识多些陌生人加阔视野加强思维想法,总好比每日在房里翻阅课业书做练习。虽然多数的时间都花在学业外的事了,但对学业的事,自己当然会有所分寸。虽然成绩不是最佳,但其实也算不俗。(给关心我学业状况的人派定心丸中~ ;) )


深夜  晴

14.6.2016